設為首頁 加入最愛 聯繫我們 回首頁
  Saturday, May 18, 2024
總統拉抬劉櫂豪
  獨派青年中正廟丟紅漆
社區報紙版 社論 本報影音 海外觀點  
   
台灣政治
>
台灣社會
>
美國新聞
>
全球新聞
>
財經新聞
>
台美社區
>
南加社區
>
美食廣場
旅遊天地
美國生活
網路發燒話
文藝廣場
笑話一籮筐
 
 

林健華 與TAF的故事

 

本文摘自楊遠薰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overseas-tw

TAF﹝塔夫﹞的全名是Taiwanese American Foundation,中文名稱為「台美協進會」,以舉辦台美青少年夏令營、培育第二代領導人才聞名。

TAF是一群住在美國內陸的台灣人,為了將「認同台灣」的種子傳給下一代,共同在一九八○年摸索創立。二十五年來,其所舉辦的TAF夏令營,每年都有三、四百人參加,學員遍及美、加各地。如今,節目的策劃都由第二代負責,參加的學員已延伸至第三代,堪稱是傳承最成功的一個台美人社團。

TAF的成功,是許多人接力奉獻的結果。本篇敘述的三個故事,人物背景不同,到美國的年代亦不一,但都本著「奴僕領導」的精神,和其他鄉親共同用愛心滋潤TAF,而後欣慰地望著這粒芥菜子逐漸萌芽、成長。

林健華﹝Mike Lin﹞與王謹在七十年代乘著留學風潮,到俄亥俄州的克里夫蘭﹝Cleveland﹞留學時,可說是一對學業、愛情兩順利的年輕夫妻。

他們兩人都是台北松山人,自小住同一條街長大。兩人是松山國小的同學,初中畢業那年夏天,共同發起小學同學會。大夥人一起到碧潭划船,此後,他倆便是大家公認的一對男女朋友。

王謹活潑有創意,健華喜歡看書與運動。兩人都喜愛音樂與藝術,卻都讀理工科。王謹唸完二女中與師大工藝系,在台北教書。健華先後自建國中學與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服完兵役後,在台大唸了一年電機研究所,等王謹服務兩年屆滿,便在當時盛行的留學熱潮中,相偕到美國。

出國前,雙方家長要他們先在台灣結婚。於是一九七一年,這對朋友稱羨的新婚夫妻攜手飛抵克里夫蘭。健華進凱斯威士頓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攻讀工業工程博士學位,王謹到克城稍南的肯特大學﹝Kent Unoversity﹞唸教育碩士。

一年半後,王謹取得碩士學位,回克城陪夫婿。一九七五年,林健華如願獲得博士學位,並且進蘇亥歐﹝Sohio﹞石油公司擔任研究員。比起早期的留學生,他們的人生路真是平穩又順利。

學成業就後,兩人便開始編織營建快樂大家庭的美夢。他們希望生很多小孩,最好男女各半,活潑又熱鬧。一切果然心想事成,往後六年,老大佩玉﹝Alanna﹞、老二佳玉﹝Alice﹞、老三 宗慶﹝John﹞和老四寶慶﹝Paul﹞相繼出世。四個小娃娃眼睛黑碌碌,非常討人歡心。只是這對年輕夫妻這才明白,身在異國,兩隻手帶四個孩子,不是件容易事。

但儘管忙碌於奶瓶、尿布間,他們仍然熱心台灣同鄉會的活動,亦親切招呼克城的台灣學生。每逢開同鄉會,他們帶著其他學生一起參加時,便像開進一隊人馬。有的抱娃娃,有的牽小妹妹,有的捧大盤食物、帶大盒甜點,還有的拎著各種娃娃道具,浩浩蕩蕩。

餐後的表演節目也很精彩。健華與王謹多才多藝,一會兒口琴獨奏,一會兒大合唱,兩人頻頻上台,孩子們則由這個阿姨、那個叔叔或伯伯看顧,等他們下了台或要回家了,才把他們找回來。

快樂的日子本該永遠持續,但現實的人生卻混雜著各種不同的情緒。林健華在蘇亥歐石油公司服務五年後,於一九八○年轉任克里夫蘭州立大學電腦系教授,此後將心神與時間放在教學與研究上。王謹在家照顧孩子,隨著時光流逝,益感雄心壯志已漸遠去,不免惆悵。

這時,克城台灣基督徒查經班成立,克城合唱團指揮張高文醫師邀請他們參加,成了他們接觸基督教信仰的起點。

TAF是我的生命

他們的孩子們逐漸長大,由於久聞TAF夏令營的 大名,一九八五年的夏季,他們便開著一部長長的旅行車,到密西根的喀爾文學院﹝Calvin College ﹞,參加為期一週的夏令營。沒想到這一參加,此後一、二十年,TAF成為他們全家生活裡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王謹說:「「我們全家第一次參加TAF台美青少年夏令營時,老么寶慶只有五歲,不能當學員,只能跟在我身邊。但他很可愛,夏令營裡的哥哥姐姐們都喜歡他。他在夏令營裡很快樂,到處撿拾學員們喝完的冷飲罐,因為每個空罐子可以換回五分錢。結果大家都幫他撿,等夏令營結束,爸爸得幫他背好幾大袋的空罐子,到附近的超級市場換錢。」

健華笑著說:「小寶慶對TAF念念不忘,回家後,經常哼著TAF的歌。第二年,他滿六歲,能和哥哥姐姐們一樣,當TAF的學員,非常興奮。那年秋天,他上了學,在學校的作文寫道:『TAF是我的生命!』老師們很好奇,忙問我們什麼是TAF?到後來,全校都知道TAF就是台美青少年夏令營。」

由於四個孩子都參加夏令營,健華與王謹自然成為TAF的熱心義工。健華亦自一九八七年起,進入TAF的理事會,參與決策。但事實上,在孩子成長的那些年,他們兩人都各自在心靈成長上,有過一番省思與追求。

王謹因為內外因素交加,心情鬱悶。她在內心煎熬之際,將積壓的苦悶交付慈悲的天父,竟然獲得釋放,因此在一九八九年受洗為主的子女。

林健華繼續在信仰的道路追求,兩年後,亦受洗為基督徒。此後,兩人互相勉勵、扶持。也正因為認識了主,他們對TAF的理念與「奴僕領導」的精神,更有深刻的體會。

一九九三年,TAF第七任會長江昭國在任期中遷返台灣,林健華臨危授命,接下江昭國未完成的一年餘任期。然後,他接著在一九九五年續任第八任會長。在他擔任會長的三年多內,林健華致力使組織制度化、年輕化,奠下TAF永續發展的根基。

TAF制度化

他接下會長一職後,深感制度化是TAF朝正常發展的途徑,年輕化則是組織延續的要素。因此,他參考幾個比較健全的組織規章,重新制定TAF章程,明訂組織的架構與功能。其次,他引進許多位第二代進入理事會,付予權力,使其參與決策。

依據新的章程,理事會為TAF的最高決策機構。會長為理事互選,下設執行委員會,置執行長一名,負行政之責。TAF的主要活動,除每年八月舉辦為期一週的青少年夏令營外,並在聖誕節時舉辦聖誕晚會,增加孩子們的接觸與聯繫。

TAF夏令營的青少年節目,分成三組。第一組是六至十二歲的少年組,第二組是唸初中的青少年組,第三組是就讀高中的青年組。每八至十個學員形成一個小團隊,由一名輔導員和一名助理輔導員帶領。每一組都有一個策劃人,負責策劃節目與徵召輔導員。

「TAF的學員大都來自對台灣認同很強的家庭。」林健華說:「夏令營的目的在培養台美孩子的認同與自信,進而培養第二代的領導人才。台灣人散居在美國內陸,是非常少數的族群。孩子們在學校,不免察覺自己與其他族裔不同,而感到孤單。他們到了TAF,驟然遇到這麼多背景、文化相同,年齡相仿的朋友,都很興奮。他們一起歡笑,互吐心聲。許多參加過夏令營的孩子,隔年都相約再回來。」

「輔導員是學員心目中的領導人,同時也是傾吐心聲的對象。」他繼續說:「很多孩子當學員時,就希望日後能成為輔導員,甚至節目策劃人。不少學員後來都志願當義工,為夏令營帶來很豐富的內涵。」

萌芽的芥菜子

「TAF的可貴在大家都很有奉獻的精神,不僅第一代們樂於服務,第二代們也爭相當義工。」他又說:「TAF每年需要五十至七十名的第二代義工,從執行長、節目策劃人,到輔導員、副輔導員、和工作協調人,全都是不支薪的第二代義工。而且除了執行長與節目策劃人外,其他工作人員還得繳全額參加夏令營的費用。」

「但縱使如此,每年都有比需要名額更多的孩子申請要擔任。因為TAF是訓練青年領導人的一個很好地方。凡是在TAF帶過活動的孩子,無論在學校或就業,都有很優秀的表現。」

他們的四個孩子就是很好的例子。自小當慣小姐姐的佩玉唸高中時,即當上少年組的節目策劃人,不僅為少年組安排了很精彩的節目,並且設計了一份很有份量的輔導員徵詢書,令人刮目相看。

老二佳玉一直是姐姐的好幫手。兩姐妹都就讀爸爸的母校凱斯威士頓大學,都主修英文,副修音樂與戲劇。有許多年,她們在夏令營帶領一大群孩子唱歌、彈吉他、演話劇,把少年組和「TAF之夜」辦得活潑又熱鬧。

宗慶和寶慶也都繼姐姐之後,成為TAF的領導人。兄弟倆喜歡閱讀與思考,講話很有說服力。宗慶自德州的萊斯﹝Rice﹞大學畢業後,在休士頓帶領亞裔教會的青少年,去年應邀回TAF當講員,表現備受讚譽,也令當父母的健華與王謹頗感驕傲。

有些孩子確實對TAF很有情感,不僅年少時年年參加夏令營,即使後來唸了大學、研究所,甚至畢了業,學有專長,都還特地請假回營,帶領年幼的小弟弟、妹妹們。林健華提起這些長期服事TAF的第二代,可以不假思索地說出一連串名字。

他說:「Ho-Chi Tsai與Spencer Chen就是很好的典範。他們兩人從小學時,就年年參加夏令營。唸高中時,即開始帶領少年組的活動。現在,Ho-Chi是小兒科醫師,Spencer是開業的律師,每年都還都請假回來幫忙,分別擔任夏令營的住營醫生與法律顧問。」

「至於林志文與David Chiou更是TAF傳承的靈魂人物。」林教授又說:「志文是一個與第一代、第二代都能愉快相處的人,因而成了兩代間的最好橋樑。David Chiou曾連續當了八年的執行長,與林志文是一對很好的朋友兼工作夥伴。T AF能順利傳承,他們兩人功不可沒。」

「David Chiou還有一個很感人的故事。」他接著說:「他畢業後,任職國際電腦公司﹝IBM﹞,成為一優秀的電腦工程師,同時也有一個美滿的家庭。但是是二○○二年八月,他的兩歲半的老二泰樂﹝Tyler﹞不幸發現得到末期癌症,癌細胞蔓延至骨髓。TAF的所有學員和家長們,都不斷為他們全家祈禱,就像在一個大家庭裡,彼此互相關心一樣。」

結果小泰樂在經過一連串辛苦的醫學治療後,奇蹟般地活著。二○○四年八月,他隨著爸媽和小哥哥到印地安州的曼徹斯特學院﹝Manchester College﹞,參加一年一度的TAF夏令營,望著圍攏著他的許多大哥哥、姐姐、伯伯、叔叔、阿姨們,快樂地展露笑靨,觸動著每個人的心。

第二代的接棒

在林健華任會長時期,林志文、David Chiou、Spencer Chen、Ho-Chi Tsai 、Vince Tsai和Dan Lu等第二代青年都進入理事會,為TAF注入新血。

「傳承的棒子要想辦法交下去,TAF才有延續的可能。」林教授說:「而且在現實上,青少年節目也必須由第二代主持,才能吸引年輕孩子們的興趣。畢竟第一代的語言、文化與想法,都與在美國出生的一代有些距離。」

第二代的活力與創意,在夏令營的許多層面明顯地表現出來。很多週末去接孩子的家長看到TAF的節目如此生動活潑、孩子們在夏令營如此開心,都深表欣慰,也因此紛紛贊助,成為TAF募款的重要來源。

「但是無可否認地,TAF在交棒上,也面臨一些現實的挑戰。」林健華說:「譬如,TAF是一個基金會,募款是會長的重要職責。會長若由第二代擔任,

人際關係比較不足,募款就比較困難。而且也比較不容易鼓吹第一代家長送孩子到夏令營來。」

「此外,第二代的一些想法與做法,也與第一代有別。」他接著說:「譬如,第一代大都克勤克儉,能省就省,在邀請講員方面,常借重教會人士。第二代則講求突破,認為該花的就要花,尤其主張為吸引學員興趣,應該重金禮聘知名講員前來演講。」

至於TAF夏令營是否該維持基督教的色彩,更是一個爭議的問題。TAF的創始者都是虔誠的基督徒,謹守吃飯禱告、星期日作禮拜、唱聖詩等宗教儀式。但是不少來自非基督徒家庭的第二代不習慣這些儀式,要求夏令營去宗教化,引起兩代之間的爭論。

「每逢遇有爭議,我們就靠溝通、協調與依據章程行事的方式來解決。」林教授說:「在兩代之間的溝通與協調方面,林志文是一個很好的平衡點。他本身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瞭解基督教義,也相信領導人應默默服事,不應居功。因此在閉幕式時,他都僅簡單地向全體義工致謝,不特別提及服事者的名字。」

TAF在林健華之後,分別由辛辛那提的莊明聰醫師與克里夫蘭的張簡吉誠醫師擔任第九與第十任會長。二○○一年,年輕一輩的林志文接下第十一任會長之職,象徵著新世代的接班。

林健華在服務TAF的歲月裡,繼續在學術的領域成長。他在克里夫蘭大學擔任多年的電腦系系主任,也活躍於克城的台美社區與亞太社區中。王謹則自繪畫與花藝中,尋到自己的世界。他們的四個孩子都已長大,佩玉與佳玉在陽光金黃的南加州從事音樂與藝術的創作,寶慶獻身神職,宗慶尚在大學就讀,都分別辛勤地朝各自的人生目標邁進。

「TAF是一個大家庭,裡面的故事豐富得像本書。」健華說:「過去十多年,TAF所帶給我們全家的,不僅是人格的成長、信仰的堅定、與領導能力的培養,更是一段闔家歡樂與學習的寶貴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