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最愛 聯繫我們 回首頁
  Saturday, May 18, 2024
總統拉抬劉櫂豪
  獨派青年中正廟丟紅漆
社區報紙版 社論 本報影音 海外觀點  
   
台灣政治
>
台灣社會
>
美國新聞
>
全球新聞
>
財經新聞
>
台美社區
>
南加社區
>
美食廣場
旅遊天地
美國生活
網路發燒話
文藝廣場
笑話一籮筐
 
 

林志文 與TAF的故事

 
本文摘自楊遠薰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overseas-tw

林志文﹝Bob Lin﹞有一個特殊的成長背景,使他無論與第一代或第二代相處,都能歡喜自如。

他是一個八歲到美國的小移民,而且是跟祖母單獨生活在一起。他說:「你能想像一個六十八歲的台灣阿嬤,帶著八歲的孫子,單獨在美國生活,是什麼樣的情景嗎?有些情況實在有意思,譬如說,我到學校唸書,英文看不懂,回家問阿嬤:『這字什麼意思?』阿嬤受過日本教育,趕緊查日英字典,再用台語解釋給我聽。這就是我們頭幾年在美國生活,時常發生的事。」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這得從他的姓說起。林志文的父親是楊忠正先生,他的哥哥弟弟都姓楊,只有他姓林,因為他自出生後,就過繼給林家,繼承香火。原來志文是林秋菊的大姐秋棠的第二個兒子。林家三姐妹原本有個大哥,不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被日軍徵召陣亡。林家二老非常傷心,因此秋棠婚後所生的第二個兒子,便成了林家的命根,自小和祖母住在花蓮。

一九六八年,寡居的祖母移民美國,帶著小志文同行。他們在秋菊阿姨家住了四年,個性獨立的祖母便帶著他搬到海德公園,單獨居住。兩年後,他的媽媽帶著哥哥來,和他們住一起。又過了兩年,弟弟也來了。

「爸爸是最後出來的一個,因為他在台灣電力公司上班,一直工作到退休。」志文說:「那些年,媽媽好辛苦,因為三個男孩經常把一個家,搞得天翻地覆。」

隨著環境不斷地變遷,志文的適應能力變得很強,同時也習慣周遭多元的文化。

他笑著說:「我們一家講好幾種語言,媽媽到芝加哥後,在日本人的教會當音樂總監,秋菊阿姨則一直在華人教會當音樂總監。我們在家講台灣話,用台語讀聖經、禱告、唱聖詩。但是祖母和爸爸、媽媽、甚至阿姨、姨丈講日本話,因為他們受日本教育。我和哥哥、弟弟、及表妹們講英語,因為我們在美國長大。」

「我從小就在一種什麼都是、也什麼都不是的環境下成長。」他接著說:「台灣人覺得我是美國人,因為我講美國腔的英語。美國人覺得我是台灣人,因為我有一張東方臉孔。第一代覺得我是第二代,因為我自小在美國長大。但美國法律認為我也是第一代,因為我不在美國出生。但這些對我都不是困擾。因為我瞭解我是一個台裔的美國青年,我以我的根為榮。」

長大後,多元的文化背景成了志文的獨特資產。他能講流利的台語,熟悉第一代的想法,與第一代們暢談無礙。在這同時,他也是第二代們的小哥哥,與第二代的孩子們玩在一起。

他自到芝加哥後,就年年跟著祖母、阿姨和姨丈參加中西部台灣人基督徒夏令會。就讀高中時,即開始帶領芝加哥教會的亞裔青少年團契。

一九八○年,基督徒夏令會的最後一次理事會在楊忠正家召開,決定將基督徒夏令會改為青少年夏令營。那年,志文二十歲,是香檳城伊利諾大學化學系大三的學生。

隔年,第一屆TAF夏令營創立,林志文帶領一大群芝加哥的青少年前來參加,帶給大家很大的鼓勵。

「但一直到一九八六年,」甫良姨丈說:「芝加哥的孩子們風聞到TAF夏令營可能停辦,公推他出面與第一代協調,大家才發現他是兩代之間的一個很好橋樑。以後,他的領導能力就深為第一代們所器重。」

展露領導才能

林志文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化學公司任職,同時繼續帶領芝城教會的亞裔青少年,也因此與全美基督教青年中心領導人史密斯成為好朋友。

一九八七年,卓甫良接掌TAF會長後,經由林志文的介紹,邀請史密斯到TAF夏令營當講員。結果史密斯的演講深受大家喜愛,不僅隔年再度應邀到夏令營講演,並且在一九八九年時,應陳植哲會長之請託,為TAF作了一番全盤的評估。

當時,史密斯在報告中強調, TAF若能順利傳棒,未來大有發展可能。這項評估引起第一代們的探討。隔年,盧志華教授接任會長,開始啟用林志文、David Chiou、Andy Chen、Daniel Lu、 Hochi-Tsai和John Chen等多位第二代青年,擔任夏令營的輔導員和協調人等職務。

在這段期間,林志文本身也遭遇到一些人生的轉折。他大學畢業後的第三年,最親愛的祖母蒙主恩召,帶給他無限哀思。在這之前,他因在公司的表現獲得肯定,被派往德州達拉斯,擔任分公司技術服務部的經理,因此離開自小長大的芝加哥。

他在達拉斯,遇到來自香港的凱西﹝Kathy﹞。兩人情投意合,進而締結連理,爾後生了兩個活潑可愛的兒子約書亞﹝Joshua﹞和馬太﹝Matthew﹞。

「可惜阿嬤沒有親眼看到志文結婚。」時隔多年,秋菊阿姨仍如此感嘆:「她如果看到愛孫娶了這麼一個好太太,替林家生了兩個白白胖胖的小壯丁,不知有多高興!」

「志文的長處是人緣好,講話很有說服力,深具協調的能力。他在九十年代,與行政能力很強的David Chiou形成很好的團隊,積極帶領夏令營的各種活動,以致激發更多學員的參與,對轉變中的TAF,發揮非常正面的影響。」甫良姨丈說。

林志文在二○○一年擔任TAF會長後,繼續提攜更年輕的後進,如Bernice Tsai、 Christian Shay、 Jessica Chang、丁怡賓﹝Lester Ding﹞、 Morris Lee 、林宜如﹝Carol Lin﹞等等。

「許多孩子很熱心,主動為夏令營提供不少好點子。」他說:「譬如Sylvia Chen 提議的『大哥哥姐姐』制度,由青年組的學員認養少年組和青少年組的學員為弟妹,一起野餐、談心,便是一個很溫馨的活動。」

「現在服務TAF的第二代大約比我年輕十多歲,」他笑了起來,說:「跟他們相比,我都快成上一輩了。我們的第二代很優秀,很多畢業於美國著名的大學,在社會上也很有成就。更可貴的是,他們都有一顆認同台美人的心和奉獻TAF的熱忱。」

TAF的四大主題

年輕一代接棒後,重新整理第一代的思維,然後以新的語言,有系統地表達出來。論述能力很強的林志文提起TAF的理念,明確地指出:「TAF的任務在教導身處台灣與美國文化交集的孩子們,能平衡兩種不同的文化,培養健全的人格,並以謙遜的態度服務人群,進而造福社會。」

他接著說,倫理價值、認同、溝通和領導能力是TAF夏令營的四大主題,每年強調一個主題,每四年輪換一次。

「這四個分別由歷任會長帶進的觀念,實則脈絡相通,裡外一貫的。」他進一步闡釋道:「首先從倫理價值開始。生活在美國,少數族裔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常有迷失的現象。因此我們要教導他們認識自己。先檢視自己的優點、缺點、喜好、特質與追求的方向,再學會接納自己、尊重自己,然後以同樣的態度接納別人、尊重別人。」

他舉自己的例子說:「譬如青少年時期,大家對外表都很敏感。眾所喜歡的體型都是高高瘦瘦,但我從小就長得胖胖壯壯,我怎麼辦?就是學會接納自己,告訴自己:長得不那麼酷,沒關係,我還有其他長處,祖母、媽媽、阿姨和許多人都愛我。建立自尊與自信後,才能以同樣的態度接納與尊重別人,這就是倫理價值。一個人有了正確的價值觀,為人處世就比較不受外界的影響。」

「瞭解自己後,再進一步探討自己的族裔認同。」林志文說:「台灣人認為我們是美國人,美國人認為我們是台灣人。許多台美孩子常在內心自問:我是什麼人?我要認同哪一個族群?在這關鍵時期,我們要教導他們認同台美人,接受台灣文化的優點與缺點,以台灣傳統為榮,建立起自己的族群尊嚴與信心。」

裝備自己後,再對外溝通。他說:「溝通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生活技能。

代溝則是許多台灣人家庭都有的現象。到TAF夏令營的孩子,許多都吐露難與父母溝通的心聲,獲得許多共鳴。我們一直鼓勵孩子們多瞭解父母的文化背景,並加強自己的溝通技巧,如此不但能促進家庭和諧,更有助於自己日後的發展。」

有了自尊、自信與良好的溝通能力後,領導才能應運而生。志文強調說:「領導能力並不全然天生,後天亦可栽培。事實上,更重要的是領導人必須心存謙卑,具服務的熱忱,才能真正服務人群、貢獻社會,這就是『奴僕領導』的真正涵意。」

第三代的參與

在德州工作數年後,林志文的領導才能與多元的文化背景益受公司的器重,因此被升調至波士頓總部,擔任國際技術服務部經理。此後,他經常出差國外,時而日本、台灣,時而中國、香港,時而南美,經常繞著地球飛。

「幸好現在的科技很發達,即使在國外,我也能以電子郵件與大家聯絡,或在電話中規劃TAF事宜。」他說。

二○○三年,林志文卸任後,基於現實考量,TAF會長一職仍回到第一代身上,由密西根的黃啟仁接任,二○○五年則由芝加哥的林大成擔任。至於執行長一職則一直由第二代負責。二○○○年至二○○四年,由專攻企業管理的Bernice Tsai擔綱,二○○五年則由從事教育的Christine Shay接掌。至於理事會的四十多名理事,第一代與第二代兼而有之,但望在兩代合作之間,TAF得以順利傳承。

林志文卸下會長後,仍繼續擔任TAF的理事與執行委員。目前,他正與Bernice Tsai等人積極籌劃恢復夏令營的大專組,並且熱心組織TAF的「學友會」,希望從前參加過TAF的孩子能回「娘家」,共同在家庭營裡團員。

當年參加夏令營的那些天真淘氣的孩子,如今大都已成家立業、為人父母,他們的孩子甚至足以當TAF的學員。志文與凱西的兩個兒子,十二歲的約書亞和九歲的馬太,亦早已是TAF的第三代學員。

而當年的辛勤播種人,則已升格當阿公、阿嬤。卓甫良與林秋菊的長孫女安蕾亞﹝Andrea﹞、孫兒滿雄﹝Daniel﹞和小孫女富士﹝Deanna﹞,都是TAF的第三代學員。去年,十六歲的安蕾亞當上少年組的輔導員,令阿公、阿嬤非常開心與驕傲。

林健華的老三宗慶也於去年結婚,或許再過幾年,他們將在TAF夏令營與兒孫相見。這些從前的辛苦義工,如今已退居第二線,成為輕鬆的家庭營與會者。他們在營裡,快樂地與兒孫團聚,與老友重逢,並且望著一張張可愛的小臉,興奮地辨識究竟是誰家的孩子。

從卓甫良、林健華、到林志文,這一群在美國內陸的台灣人,本著對基督的信仰、對台灣的認同、與對台美傳承的使命,默默地播下TAF這粒芥菜子。時隔多年,終於萌芽,台灣人在美國的故事,就這麼一頁頁地寫下去。

楊遠薰